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寄炳秀賢弟并轉進發老弟

炳秀賢弟并轉進發老弟如晤:

(此信係由美托人帶回台北發郵,請炳弟就近先交楷章老侄一閲,次面交李祥再轉陳進弟代存,并須照余改正壽啟發表。明年十月萬一余無法回來當加贈禮金,因今年已送過禮金兩千。)

   別來不覺匆匆又已三年,時在念中,因遠在海外依親,年老體衰,執筆困難(手腳有時會抽筋),很少與各位聯絡通信,至感歉咎。前月看到由楷章與弟等領函發起,為進發八秩晉一誕辰祝壽啟事一文,高誼雲情,余與進發及其家人同深感激不盡。壽啟文字,寫很好,但忙中有錯,所寫有許多與事實欠符,並離題太遠者,應予以改正,以符事實,以昭信守。但為增加明年祝壽歡愉氣氛,當依循弟等美意,可在啟事文中,保存進發曾任蘭州辦事處處長一職名份(說句老實話,當時蘭州辦事處長係曾滌民並非進弟)。至西安辦事處處長,當時係林岳玉(中山大學畢業,日本留學,曾任第一軍七十六軍軍法處長)。又當年重慶辦事處處長係梅縣侯標慶兼(侯是重慶中央黨部課長,曾任梅州中學校長及國大代表等職,在中央供甚久,對重慶各方面情形十分熟悉,故選任他為第二十九集團軍駐渝辦事處兼處長,當時進弟可能在該處任辦事員,詳情因時間太久無法記清。他是軍需學校學員班第十期畢業,專門負責辦理本部在渝軍需業務事宜,查進弟於民二十五在軍需學校畢業後,派往王耀武部服務許久,民二十六前後復由江西王耀武部回至第一師工作(軍需學校畢業均係尉官),學資歷均淺、交際言論(連國語還說不好)、風采閱歷經驗更談不上,知人善用古有明訓,如何會使初出茅廬的進發去充任西安、重慶這樣重要的辦事處處長(西安、重慶係當時全國菁英,文武百官聚集所在地)?茲將回憶所及寫些進弟及本人,與龍頭村其他掌故有關事如下:

(一)民十六余任第一師第一團中校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時,在江蘇鎮江渡長江北伐,曾在上海龍華寺內設置留守處,職司保管北伐後方官兵公私物品、及前後方聯絡負責,當時負責人(名義為服務員)係李文起,匆匆轉瞬已六十年。查文起係福林侄爸爸(他比我大幾歲),如果他仍健在,亦不過九十餘歲高齡老人,修短有命,直使人無限感概。

(二)民十六冬及民十七,余任第一師政治部主任,嗣改調第一軍第二十二師第四團上校團長,第二次渡江北伐,在南京設留守處,服務員仍是文起。後因水土不服,呈請長假,回梅在保安部隊供職。

(三)民十八至民十九,余任陸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,嗣因戰功晉升第一師第一旅少將旅長,在漢口曾設辦事處,由旅部上尉書記李家駒兼任辦事處主任。家駒能力很強、家學淵源、器宇軒昂,為龍頭村當年不可多得青年才俊,亦比余大數歲(與李漢賢等,同是本村傑出之人才,漢賢他是中央大學畢業水利專家),猶記龍頭村每年春節有一家課考,俾獎勵年輕苦學向上,前三名常由余及家駒兩人包辦。年少風雅,過多年往事仍使人迴盪氣。如此公仍健在必對黨國有很大貢獻,名揚四海也。

(四)民二十四年冬,余升任九十五師師長,至民二十六復轉任第一師中將師長。當時軍師一切補給均由中央直接支付,因之在首都南京必需設立軍或師辦事處,當時師辦事處主任,為余民十二未進黃埔前之老長官池宇良,嗣因需要池處理許多事情,南京辦事處事宜改由鄒群輝負責主持。

(五)進弟約於民十九前後(時間太久已記不清楚),由原鄉梅縣到余處來找工作,鄉下人初出不文不武,須設法先受各種訓練,方有出人頭地,希望最好能去考黃埔軍校,但伊學歷不夠,無法進去。無法於民二十年由余保送他到駐豫軍官團學員班受訓(係河南主席劉峙所辦,專收容行伍官兵接受訓練)。畢業後,民二十二年到甘肅徽縣來,派他在第一旅部任特務排少尉排長曾參加剿徐向前,終因非黃埔軍校科班出身,調派或晉升,均很困難無法復保送伊到南京軍需學校第十期學員班,接受別種兵科訓練畢業後民二十五派往江西王耀武旅工作,服務不專又回到第一師來,以後在第一軍及七十六軍均隨余在軍需處任上尉軍需,或派往後方辦事處任少校辦事員。到民三十二年余任集團軍總司令後,調升其任輜重營中校營長,後調升工兵站分監參與主任等職。

(六)李儒傑龍頭村人在二十九集團服務不久,曾保薦伊新疆和闐縣任縣長。往事如新,一併誌之
鐵軍拜上